品茶应该怎么品_下面是品茶的方法

品茶应该怎么品_下面是品茶的方法

作者:节气说茶网 / 发布时间:2025-08-04 03:05:06 / 阅读数量:0

会喝茶的,咻的一声,茶汤就被吸进了嘴里。

看似不堪入目,却是最专业最正宗的品茶方式。用吸吮的方式喝茶,就是为了让茶汤与口腔充分接触,品尝茶的最佳滋味。所以喝茶一定要敞着,一口一口地抿,那就外行了。

口腔中有很多味觉感受细胞,但主要分布在舌头上。我们在吃饭喝茶的时候,主要是靠舌头去感受味道。

舌头是如何感受味道的?

当我们伸出舌头照镜子时,可以看到上面有许多突起的小红点,这就是所谓的真菌乳头。味蕾就藏在这些凸起下面。

味蕾由许多味觉细胞组成。唾液中食物的味道从舌头表面的味觉孔进入味蕾,与味觉细胞接触。这些味觉细胞通过电信号将这些感觉传递到大脑,因此感知到不同的味道。

口味因人而异。一杯茶,一千个人喝,有一千种滋味。每个人对味觉的敏感程度不同,是因为味蕾的数量不同。每个人大约有3000-10000个味蕾。

味觉敏锐、记忆力好的人品茶有天赋,但大多数人喝茶多了,久而久之就能提高品茶水平。一些有实力的茶评人,每天品尝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茶叶,练就“金口玉言”需要五年时间。

味道图是什么?

简而言之,这意味着我们的舌头,不同的区域负责感受不同的味道。

德国科学家海涅格首先提出了这个概念,后来被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写成并广为人知:

舌尖负责感受甜味。

舌头负责新鲜。

舌头的前侧负责咸味。

舌头的后侧负责酸味。

舌头的后部负责苦味。

那么有人会问,为什么不辣?原来辣味并不是真正的味觉,而是轻微的痛感。有一点疼痛刺激。难怪这么多人对辛辣食物上瘾。原来是“痛并快乐着”。

后来的研究证明,味觉图谱不够准确。其实舌头各个区域都能感受到这五种味道,——,酸、甜、苦、咸、鲜,只是每个区域对单一的味道相对更敏感。

茶的14种常见味道

品茶是一个学习的过程。想学会品茶,没有捷径,但要多喝。在你学会品茶之前,先弄清楚茶的味道有哪些类型。这些描述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点抽象,看起来都差不多,但是随着茶叶用量的增加,你就可以慢慢分辨出茶叶中的细微差别了。

品茶应该怎么品_下面是品茶的方法

1.浓郁型:一般用来形容绿茶的味道。尝起来,一开始有一种类似苦味的感觉,后来浓而不苦,涩而不涩,回味绵长爽口,有一种甜甜的感觉。

2.浓型:红茶常有这种味道。所谓“浓”,是指茶汤中含有丰富的提取物,当茶汤被吸入口中时,感觉浓稠,粘在舌头上。“浓”是指茶汤刚开始有粘稠感,然后有强烈的刺激性。

3.浓醇型:茶汤醇厚甘甜,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收敛作用。这种茶有优质的工夫红茶、毛尖茶、毛峰茶和一些绿茶。

4.浓稠型:茶汤内含物丰富,有一定的稠度,刺激性和收敛性强,回味甘甜。这类茶有舒绿、穗绿、石婷青、凌云白浩、滇红、武夷岩茶等。

5.醇香型:绿茶、红茶、正常加工的绿茶都有这种香型。如霍青、毛尖、庐山云雾、水仙、乌龙茶、宝中、铁观音、川红、祁宏和一些洪敏。

6.老化型:制造过程中有老化过程。还有六堡茶,普洱茶等等。

7.鲜醇型:鲜叶嫩,新鲜,及时制作。绿茶、红茶或白茶,口感清新醇厚,回味清爽。这类茶有太平猴魁、高档烘青、大白茶、小白茶、高档祁宏、弘毅等。

8.鲜浓型:鲜叶嫩度高,叶厚,芽壮,新鲜,水浸出物含量高,制作及时合理,口感鲜浓,回味清爽。这个香型的茶有黄山毛峰、茗梅等。

9、清新型:红茶或绿茶法,加工及时合理,清香清新之感。这类茶包括孟定干露、碧螺春、雨花茶、都匀毛尖尾、柏林工夫和各种银针茶。

10.甜醇型:口感甜醇。这种茶有安化松针、恩施尤鲁、白茶和萧也工夫红茶。甜、甜、甜都属于这种香型。

1.鲜轻型:鲜叶中多酚、儿茶素、水浸出物含量都很少,但氨基酸含量略高。茶汤入口清新舒适,味道清淡。这类茶有君山银针、蒙顶黄芽等。

12、醇厚型:鲜叶细嫩,味道不浓不淡,不苦不涩,回味清爽者属于此味型。如黄茶类的黄芽茶和一般的中高级工夫红茶。

13.醇型:味道不苦但浓,回味温和淡。如香尖茶、六堡茶和中级工夫红茶等。

14.平和型:鲜叶较老,全芽叶有一半左右老化,制造正常。具有这种风味的茶有很多种,如红茶、绿茶、绿茶、黄茶和红茶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