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给各位分享七碗茶诗作者的知识,其中也会对七碗茶的创作背景进行解释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开始吧!
一、赵朴初七碗茶诗文
1、(1)七碗:诗中指七碗茶,语引自茶仙卢仝的《七碗茶》。
2、(2)至味:最美好的滋味,最美味的食品或饮品。
3、(4)茶诗网:古今中外茶诗交流平台。
4、(5)偈:读音[j],偈语,佛经中的唱词。
二、茶仙卢仝七碗茶歌赏析
1、这首诗由三部分构成。开头写孟谏议派人送来至精至好的新茶,本该是天子、王公才有的享受,如何竟到了山野人家,大有受宠若惊之感。中间叙述诗人反关柴门、自煎自饮的情景和饮茶的感受。一连吃了七碗,吃到第七碗时,觉得两腋生清风,飘飘欲仙。最后,忽然笔锋一转,为苍生请命,希望养尊处优的居上位者,在享受这至精至好的茶叶时,要知道它是茶农冒着生命危险,攀悬山崖峭壁采摘而来。可知卢仝写这首诗的本意,并不仅仅在夸说茶的神功奇效,其背后蕴含了诗人对茶农们的深刻同情。
2、卢仝的此诗细致地描写了饮茶的身心感受和心灵境界,特别是五碗茶肌骨俱清,六碗茶通仙灵,七碗茶得道成仙、羽化飞升,提高了饮茶和精神境界。所以此诗对饮茶风气的普及,茶文化的传播,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。卢仝好茶成癖,诗风浪漫。茶的功效,和卢仝对茶饮的审美愉悦,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。人以诗名,诗则又以茶名也。卢仝著有《茶谱》,被世人尊称为“茶仙”。
3、卢仝(约795-835)唐代诗人,自号玉川子,年轻时隐居少室山,刻苦读书,家中图书满架。朝廷曾两度要起用他为谏议大夫,而他不愿仕进,均不就。曾作《月食诗》讽刺当时宦官专权,受到韩愈称赞(时韩愈为河南令)。甘露之变时,因留宿宰相王涯家,与王同时遇害。据清乾隆年间萧应植等所撰《济源县志》载:在县西北十二里武山头有“卢仝墓”,山上还有卢仝当年汲水烹茶的“玉川泉”。
三、七碗茶诗内容
1、描写七碗茶诗有宋代苏轼《黄州春日杂书四绝》,全诗内容如下:
2、病腹难堪七碗茶,晓窗睡起日西斜。
3、贫无隙地栽桃李,日日门前看卖花。
四、七杯茶诗内容
1、四碗发轻汗,平生不平事,尽向毛孔散。
2、七碗吃不得也,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。
3、中国作为茶的故乡,其茶文化源远流长。茶诗文化作为我国茶文化的重要内容,是茶文化的绚丽瑰宝。一篇篇优美的咏茶佳作,对我国茶文化的继承、传播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。
4、这首精妙绝伦的《七碗茶诗》为唐代诗人卢仝(自号玉川子)所创作,因其影响深远,至今仍脍炙人口和广为流传,但凡爱茶之人,无一不喜欢的。
五、七碗茶诗赏析
1、日高丈五睡正浓,军将打门惊周公。
2、口云谏议送书信,白绢斜封三道印。
3、开缄宛见谏议面,手阅月团三百片。
4、闻道新年入山里,蛰虫惊动春风起。
5、天子须尝阳羡茶,百草不敢先开花。
6、仁风暗结珠蓓蕾,先春抽出黄金芽。
7、摘鲜焙芳旋封裹,至精至好且不奢。
8、至尊之余合王公,何事便到山人家?
9、柴门反关无俗客,纱帽笼头自煎吃。
10、碧云引风吹不断,白花浮光凝碗面。
11、四碗发轻汗,平生不平事,尽向毛孔散。
12、七碗吃不得也,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。
13、蓬莱山,在何处?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。
14、山上群仙司下土,地位清高隔风雨。
15、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,堕在颠崖受辛苦。
16、便为谏议问苍生,到头还得苏息否。
17、《七碗茶歌》是《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》中的第三部分,也是最精彩的部分,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:第一碗喉吻润,第二碗帮人赶走孤闷;第三碗就开始反复思索,心中只有道了;第四碗,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,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;喝到第七碗时,已两腋生风,欲乘清风归去,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。一杯清茶,让诗人润喉、除烦、泼墨挥毫,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。写出了茶之美妙。茶对他来说,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,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,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,专心的喝茶竟可以不记世俗,抛却名利,羽化登仙。
六、七碗茶诗的作者
《七碗茶》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七言古诗《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》中重点的一部分,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,广为传颂。
七、七碗茶诗原文及解释
日高丈五睡正浓,军将打门惊周公。
口云谏议送书信,白绢斜封三道印。
开缄宛见谏议面,手阅月团三百片。
闻道新年入山里,蛰虫惊动春风起。
天子须尝阳羡茶,百草不敢先开花。
仁风暗结珠蓓蕾,先春抽出黄金芽。
摘鲜焙芳旋封裹,至精至好且不奢。
至尊之余合王公,何事便到山人家?
柴门反关无俗客,纱帽笼头自煎吃。
碧云引风吹不断,白花浮光凝碗面。
四碗发轻汗,平生不平事,尽向毛孔散。
七碗吃不得也,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。
蓬莱山,在何处?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。
山上群仙司下土,地位清高隔风雨。
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,堕在颠崖受辛苦。
便为谏议问苍生,到头还得苏息否。
两碗下肚打破了孤独烦闷的心情;
三碗喝下后搜肠刮肚寻章摘句,只记得文字五千卷;
四碗喝下轻微发了些汗,平生经历的不平事,都向浑身的毛孔发散;
五碗喝下后感觉全身的肌肉和骨头清爽无比;
六碗下肚感觉飘飘欲仙,通达神灵;
七碗就吃不得了,只觉得两腋下习习清风徐徐生出。
诗人得茶真味,夸赞饮茶的乐趣和妙用。昔魏文帝曾有诗:“与我一丸朗,光耀有五色,服之四五日,身体生羽翼。”苏轼却认为卢仝的“七碗茶”更神于这“一丸药”。在诗作中他还多次提到茶能洗“瘴气”:“若将西庵茶,劝我洗江瘴”“同烹贡茗雪,一洗瘴茅秋”。
所谓“且尽卢仝七碗茶”,说的是一个典故。卢仝,唐代诗人,一生爱茶成癖,其脍炙人口的《七碗茶歌》(《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》)自唐以来,历经宋、元、明、清各代,传唱千年而不衰,至今诗家茶人咏到茶时,仍屡屡吟诵。其中“一碗喉吻润,二碗破孤闷,三碗搜枯肠,惟有文字五千卷。四碗发轻汗,平生不平事,尽向毛孔散。五碗肌骨清,六碗通仙灵。七碗吃不得也,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。”更为后人耳熟能详,描写饮七碗茶的不同感觉,步步深入,极为生动传神。
OK,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郑重声明:
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相关阅读
且尽卢仝七碗茶:茶文化中的精神追求与生活美学
2025-07-18 03:33:29壶艺创作时的遐想如何将心灵的想象融入作品中?
2025-06-22 01:32:38茶叶面包所有书(跟茶叶面包一样的作者)
2025-07-07 01:48:50雨天的茶诗,雨天的茶有独特的魅力
2025-06-23 06:45:50七碗茶诗作者「七碗茶的创作背景」
2025-07-28 00:23:31